News 新闻中心

月嫂致新生儿伤亡,别再让不法商家用“中介”名义推卸责任

2025-01-06 09:54:4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当前孕产家庭越来越倾向于聘请专业的母婴护理人员照顾新生儿和宝妈,月嫂的薪资上涨、二胎政策的实施开放,让本已火热的母婴护理服务市场更加紧俏,但近年来,有关于月嫂操作不当、摔伤新生儿,故意虐待的新闻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

  上海的徐女士新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为了照顾宝宝,她花高价聘请月嫂阿姨。没想到月嫂在哄睡孩子时经常大力摇晃宝宝,在整个过程中宝宝的头跟着上下晃动,让宝宝产生眩晕尽快入睡。又查监控发现,有一次宝宝的奶嘴掉到地上后,月嫂没有洗干净,竟捡起后竟直接放回宝宝嘴中。

  事发后徐女士向中介公司提出索赔,中介公司认为徐女士提出更换新的月嫂可以,但明确表示不承担经济赔偿和法律责任,如果因为这位月嫂服务产生了任何问题,应该追讨这位月嫂的,不应追讨他们家政公司。

  近年来家政月嫂致婴幼儿伤亡的案件中,一些家政公司声明自己仅提供中介服务,以此规避自身应付责任逃避赔偿,造成了雇主索赔困难,反映出了月嫂市场如今存在的乱象。

  部分月嫂缺乏责任心,延误治疗时机

  脆弱娇嫩的新生宝宝,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因此只能通过持续哭闹、精神不好等不正常的表现来吸引家长的注意。”因此受到伤害后,部分月嫂由于害怕承担责任,没有上报伤情,甚至故意隐瞒,导致家长无法及时发现并采取治疗措施。

  一些月嫂缺乏责任心,没有考虑到未成年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弱的特点,将危险品放在未成年人附近或将未成年人留在固定地点,造成轻微烫伤、烧伤、摔倒等情况。并由于缺乏专业护理知识,有的月嫂实施不当的护理行为,导致新生儿患病,有的月嫂在伤害事故发生后缺乏应急能力,加重了新生儿受到的伤害。

  家政公司用“我是中介”推卸责任

  记者了解到,在月嫂造成儿童伤亡的案件中,近九成家政公司要么坚持非月嫂造成伤害,要么坚持与月嫂没有隶属关系,只提供中介服务,以拒绝承担赔偿责任。这些中介家政公司经常与雇主签订不规范的合同,削弱了他们在合同中的责任和义务。比如,合同中规定,“月嫂给用人单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由月嫂承担全部责任”但出了事情,月嫂只是挂靠在中介公司,根本找不到人。

  大部分中介家政公司都是小作坊模式,没有背景能力审查、监管措施及培训能力,月嫂也都是挂靠在此,流动性极强,做的都是一锤子买卖,毫无规范可言。

  自营月嫂更加安全,提防假自营滥竽充数

  在完善家政行业转型的道路上,上海一家独具特色的月嫂公司——姆爱,发挥了积极示范作用,姆爱月嫂率先开展家政品牌化、智能化的建设。将传统的中介模式,转变为所有月嫂均为公司自主招聘、面试、培训孵化并只在内部接单、上岗的自营模式,使内部月嫂更具专业性与安全性。此外,姆爱还针对家政服务的特点,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服务管理标准,并独立研发智能化管控措施,保障月嫂在岗的服务规范与质量。

  大部分客户无法分辨月嫂的专业能力是否优秀、个人背景是否可靠,据悉,姆爱自营月嫂对于每位月嫂的定级、工资、评价、标准、规范都有严格的规定,全方位的溯源排查保障服务人员的背景安全,内部综合评分制度,让月嫂按劳取酬、奖罚分明。

  现如今自营月嫂概念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一些不法商家也打着自营的旗号欺骗消费者以此盈利,其本质上仍为传统中介模式,一旦出现问题,易产生纠纷造成不必要的风险损失,专业人士提醒:选择月嫂机构一定要擦亮双眼、理性权衡。

  企业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来源于诚信与责任感,家政机构规避风险最好的途径就是把风险消灭在“摇篮”中,母婴护理企业应从培训、管控、制度中,不断深化月嫂的安全意识,把新生儿、宝妈雇主家庭的健康放在首位,健全行业标准,减少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让不法机构受到监管与制裁,促进行业健康化职业化,得到客户的认可与信赖。

搜索